随着对建筑节能要求不断提高,中央空调末端改造就成为提升系统能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然而改造后水质管理的问题就常常被人忽视了,它的不良不仅会使得管道的长期使用中都常常出现结垢、腐蚀等一系列的严重的问题,对系统的长期的运行效率和使用的寿命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据统计,换热管每增加1mm水垢,制冷量将降低20-40%,能耗增加15-30%。因此,科学的水质管理对于保障中央空调系统稳定运行、降低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将重点探讨中央空调末端改造后,如何防止管道结垢和腐蚀的维护方法,并结合万林科技的实践经验提出解决方案。
对中央空调末端的系统化的水质的科学的管理手段,确保改造后的系统长期的稳定高效的运行:
系统清洗阶段:改造后的系统首先要通过对全系统彻底的清洗(包括冷冻水系统清洗及冷却水系统清洗等)才能真正地上线运行。采用SD-87杀菌灭藻剂进行16-24小时循环杀菌,随后使用SD-81清洗剂去除浮锈和油污,最后通过SD-82预膜液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
水质监测体系:建立定期水质检测制度,每月检测pH值、硬度、溶解氧等关键指标。建议将循环水硬度控制在100-200mg/L(以碳酸钙计),pH值维持在7.5-8.5之间,溶解氧含量低于0.5mg/L。
化学药剂投加方案:根据系统运行情况,科学投加缓蚀剂、阻垢剂和杀菌剂。采用复合缓蚀剂配方,在碳钢管道内壁形成保护膜,同时使用有机膦酸盐类阻垢剂抑制钙镁离子析出。
针对中央空调系统常见的结垢问题,采用多技术协同的解决方案:
电磁水处理技术:通过改变水分子的结构特性,使其不易形成水垢。该技术无需添加化学药剂,环保且操作简便,特别适合对水质要求不严苛的小型系统。
智能阻垢系统:在冷却水系统中安装自动加药装置,根据水质检测数据实时调整阻垢剂投加量。智能系统可节省药剂用量20%以上,同时确保阻垢效果。
定期化学清洗:每半年对换热器进行化学清洗,采用酸溶液溶解剥离水垢,碱溶液中和残留,最后用清水冲洗。严格控制溶液比例和循环时间,防止设备腐蚀。
管道腐蚀是中央空调系统的另一大隐患,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预膜处理技术:系统投运前进行预膜处理,在洁净的金属表面形成致密均匀的钝化保护膜。预膜剂能在24小时内完成成膜过程,显著降低运行期腐蚀速率。
阴极保护技术:在大型水系统中采用牺牲阳极法,通过锌合金阳极的优先腐蚀保护碳钢管道。该技术可使管道寿命延长3-5年。
水质参数优化严格控制循环水的pH值和溶解氧含量。建议将pH值控制在8-10范围内,溶解氧低于0.5mg/L,从源头上抑制腐蚀发生。
通过多个改造项目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后期维护方案:
季度维护计划:每季度清洗过滤网和冷凝器翅片,检查凝露水排水管是否畅通。使用高压水枪清洗冷却塔盘和填料,去除灰尘和青苔。
年度深度保养:每年停用季节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制冷剂压力测试、电气系统检测和水系统排空。北方地区冬季需排空冷冻水,防止管道冻裂。
智能监控系统:安装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实时传输数据至管理平台。当水质参数异常时自动报警,并给出处理建议,实现预防性维护。
中央空调末端改造后的水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全流程把控。实践所证明的那样,只有通过对水质的科学的管理、对设备先进的防结垢防腐蚀的技术把握以及对设备的后期规范维护,我们才能有效的将设备使用寿命延长30%以上的同时也能降低了15-25%的能耗。对于管理者而言,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建立专业维护团队:培养具备水质管理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技能培训。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水质检测、药剂投加和设备清洗操作规程,确保执行到位。
采用智能技术:积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水质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重视改造后评估:定期对改造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管理策略,确保系统长期高效运行。
采用对末端的这一系列的改造手段,不仅能真正的实现了节能降耗、延长设备的寿命,而且为企业创造了更为可持续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