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双碳”目标的不断推进,企业的节能减排已不可逆转地成为当下和未来的趋势。通过对商业建筑和工业设施的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还能大大地减少对环境的碳排放,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数据显示,工业领域高达30%-60%的能源被中央空调系统等公共环境能源设施所消耗。实施中央空调节能改造,对于企业而言益处颇多。既能大幅削减电费开支,节省成本,又可提升品牌形象,彰显企业价值,更能以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一举数得。本文将重点分析万林科技中央空调节能改造的技术优势,探讨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及解决方案,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依托于对建筑的负一层冷源机房的针对性的大规模的智能化的改造,对冷源的能效优化管理的全方位控制,万林科技的空调冷源的能效优化管理控制系统最终使得冷源的高效稳定运行成为可能。该系统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使控制系统与制冷机组无缝对接,实时精准获取制冷量、耗电量等运行参数。基于这些数据反馈,控制系统能够智能决策,在不同工况下对制冷机组进行精细化调控。例如,当环境温度适宜且室内制冷需求较低时,可远程指令制冷机组降低运行负荷,使其运行在高效节能区间,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损耗。
通过对冷冻与冷却水泵配备了先进的变频器,赋予它们根据实际工况灵活调整转速的能力。采用对空调智能调控手段,即在空调负荷较小时,水泵可自动降低转速,减少了水流量输出,从而既能满足制冷的需要,又大幅地削减了电能消耗。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设备之间通过精心设计的联动控制系统协同工作。当制冷机组的冷凝温度因热负荷变化而升高时,冷却塔能够自动感知并增加转速,增强散热效果;当冷冻水温度降低时,冷冻水泵会相应降低转速,维持系统的能量平衡与高效运行。这种智能联动使系统整体能效提升30%以上。
通过将传统的管道阀门升级为电动阀门,不仅能够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迅速精确调节水流量的分配。在建筑物内不同区域的空调负荷需求发生动态变化时,电动阀门可依据控制系统的智能决策,通过调整开度,合理分配冷冻水和冷却水的流量,确保各个区域都能获得恰到好处的冷量供应,杜绝能源在管道传输过程中的浪费。另外通过对末端设备的变风量的技术的应用将根据所需要的风量的大小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对末端的设备也定期的进行维护保养保证了设备长久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但在中央空调节能改造实践中却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第一设备的老化能效下降是大多数空调普遍出现的问题,许多企业的中央空调系统运行年限超过10年,主机的冷凝器结垢严重,导致COP值大幅下降。
第二控制系统陈旧,难以实现智能的调度,多数系统都是依赖人工管理,无法对各区域的用冷需求作出准确及时的调控。
第三管道系统设计的不合理,存在漏损、结垢现象,导致传热效率下降;冷却塔填料老化,污垢灰尘多,影响冷却水的散热功能。
第四缺乏了智能监控和优化手段,系统运行参数无法实时获取和分析,造成能源浪费。
针对上述的这些问题,万林科技就提出了一个相对系统的、比较全面的解决的方案。
设备升级方面:采用高效变频离心机组替代传统高能耗、低效率的旧设备,综合能效比可提升至6.0以上。
控制系统:部署物联网温控终端与云平台,实现分区域动态调节送风量、基于入住率预测的负荷自适应运行以及故障预警与能效数据分析。
管道系统优化:重新设计管道布局,减少弯头与阻力损失,采用变频控制技术替换原有定频水泵,匹配实际负荷需求。
与此同时建立一个健全的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循环水系统进行清洗、检查和维护,例如对水泵、冷却塔、管道等设备进行清洗除垢,更换老化部件。
中央空调节能改造已成为企业实现降本减碳目标的关键举措。借助万林科技等专业服务商的先进技术应用,企业不仅能大大地降低了对能源的消耗和对运营的成本支出,还能对系统的稳定性和舒适度都能给予很大的提升,对于企业的履行起到更好的环保的社会责任。案例数据显示,合理的节能改造可使系统年节电率达到20%-30%,投资回收期控制在2-5年内。随着AIoT、数字孪生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央空调节能改造将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演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把握这一趋势,适时开展中央空调节能改造,是提升竞争力的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