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节能减排已成为国家战略与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中以中央空调能耗为代表的建筑及工业领域的能耗高达40%-60%,对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强度都产生直接的影响。面对这一挑战,变频与变容量技术作为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的两大核心的技术,正在推动着行业能效管理的革新。下面对这两种技术,深入剖析其五大核心原理,同时也会探讨万林科技在这一领域所开展的前沿应用。
中央空调系统通常由制冷主机、冷冻/冷却水泵、冷却塔、末端风机等组成。传统系统在设计时往往按最大负荷选型,实际运行中因气候、负荷变化频繁,常处于"大马拉小车"的低效状态。节能控制技术通过智能化手段使系统输出与实际需求精准匹配,主要分为:
变频技术:通过改变电机供电频率调节压缩机转速,实现无级调速
变容量技术:通过调节系统工作容量(如气缸数量、风量等)匹配负荷需求
混合控制技术:结合两者优势的复合控制策略
通过保持电压与频率比值(U/f)恒定,维持电机磁通稳定。当频率f变化时,电压U同步调整,避免磁通饱和或不足。其所体现的宽的转速工作范围就保证了电机高效工作。
采用脉宽调制(PWM)技术,通过调节开关器件的导通时间比例,生成近似正弦波的电压波形。现代变频器多采用空间矢量PWM(SVPWM)技术,提高电压利用率并降低谐波。
将交流电机等效为直流电机进行控制,通过坐标变换实现磁场与转矩的解耦控制。该技术使变频系统具备与直流电机相当的动态响应特性。
凭借逐步的调节电机频率和电压,从零速平稳地加速,有效地避免电机直接启动时所产生的5-7倍的冲击电流。这一特性显著延长设备寿命并降低电网压力。
在制动或减速工况下,将电机产生的再生电能回馈电网或储能装置,实现能量高效利用。部分先进系统可回收达30%的制动能量。
通过滑片机构改变压缩机工作气缸的有效容积,实现10%-100%容量无级调节。如格力的大小缸切换技术,可使16kW机型最低输出达额定能力的5%。
通过调节末端风阀开度改变送风量,配合静压反馈实现风量精准控制。系统采用室内温度为主控制量,空气流量为辅助控制量的串级控制策略。
多台压缩机或机组并联运行,通过启停模块数量调节总输出容量。万林科技的模块化系统可实现20%-100%自适应流量需求。
在低负荷时,将部分排气旁通至吸气侧,避免压缩机频繁启停。该技术特别适用于热泵系统在寒冷地区的稳定运行。
基于负荷预测和机器学习,优化多台设备的启停顺序和负载分配。万林科技的AI调优系统可提前预测负荷变化,给出主机出水温度、水泵频率等优化建议。
作为智慧建筑节能领域的先行者,万林科技在中央空调节能控制方面实现了多项突破:
集成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设备能耗,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生成节能策略。系统可提前预测建筑用能需求,实现削峰填谷。
结合变频调速与变容量调节的优势,开发出适应不同负荷特性的复合控制系统。在恒温恒湿环境中,温度控制精度可达±0.1-0.3℃。
采用对能耗的区块链式的加密手段,不仅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而且也能实现对能源精准的分摊。该系统已应用于多个智慧园区项目。
基于变流量控制的模块化系统,使冷却水温平均降低1.5-3℃,冷却效率提升1-2倍。实测显示整体节能率可达10%以上。
这变频与变容量技术作为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的两大支柱,各自都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变频技术通过精确的转速调节实现设备高效运行,特别适合负荷变化频繁的场合;变容量技术则是通过改变系统的工作特性,在稳定负荷条件下表现优异。在AI持续突破和物联网广泛应用的推动下,中央空调技术正朝着更高效率和更强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双碳”的战略目标的逐步深入推进之际,我国的节能控制技术将在建筑节能的减排中发挥出更大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