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冷冻水泵为代表的中央空调系统的“心脏”其能耗占整个系统的15%-25%,对节能改造的意义和重要环节。当前冷冻水泵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设备选型与工况不匹配、设备老化与维护滞后、粗放式管理加剧能耗等。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改造措施:
高效设备升级:
采用流体动力学优化设计的三元流叶轮替代传统叶轮,可使泵效率提升至85%以上。某500MW机组改造案例显示,更换叶轮后单泵节电率达35%,年节省电费超120万元。
整合变频驱动系统,通过变频器动态调节转速(推荐运行频率36Hz-45Hz),匹配实时负荷需求。在50%负荷工况下,转速下降20%可使功耗降低49%。
智能管控系统:
部署物联网监测网络,实时采集水温、流量、压力等数据,通过AI算法分析历史曲线,自动调整泵组启停逻辑与运行参数。
实施动态负荷匹配策略,根据季节变化采用不同泵组组合模式,确保全工况高效运行。
系统阻力优化:
重构管道拓扑,减少弯头、三通数量,改用光滑内壁材质,降低沿程阻力15%。将90°弯头替换为45°组合弯,可减少局部水头损失40%。
对富裕扬程过高的泵组,按切割定律适度缩小叶轮直径,使工况点回归高效区。
冷却塔作为中央空调系统的散热终端,其能效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冷却塔节能改造需从工作原理入手:
工作原理优化:
干燥空气经过风机抽动进入塔内,与高温水进行热交换。通过蒸发传热将水中的热量带走,达到降温目的。
优化播水系统,确保水均匀洒在填料表面,形成高效水膜,增强热交换效率。
先进技术应用:
采用磁悬浮变频离心式技术,通过无机械摩擦、无油润滑磁悬浮电机驱动高速叶轮,大幅降低驱动系统机械损耗。
部署高性能低压变频器,改变电机输入电压,实现对交流异步电机调速,有效降低电机系统能耗。
智能控制策略:
根据室内外温差、湿度及室内空气状况等动态因素,自动调节工作模式,如采用夜间低温预冷、室外新风调节等策略。
加装智能温控器,根据室内环境自动调节送风量与温度,支持远程集中控制。
单一设备的节能改造效果有限,需从系统层面进行集成优化:
集中控制系统整合:
构建集成的制冷机房节能控制平台,实现对冷水机组、冷却塔、水泵等关键设备的实时监控与智能调度。
某科技公司案例显示,改造后每年节省电量约50万千瓦时(kWh),直接转化为年度电费节省约40万元人民币,投资回报周期仅1.5年。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采用能源费用托管型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专业公司负责节能改造、运行管理和维护,降低业主投资风险。
天津市南开医院案例中,远大低碳技术(天津)有限公司采用此模式,对医院采暖、卫生热水系统、制冷系统进行全面改造。
数智化解决方案:
更换高效节能的冷水机组、水泵、风机等核心设备,提升系统整体能效。
部署中央空调智能控制系统,实现集中监控和自动化运行,采用先进控制算法动态调整参数。
某高校改造案例显示,系统整体节能率达到15%以上,每年可节省电费数十万元。
凭借对冷冻水泵到冷却塔的全方位节能改造,实现了中央空调系统硬件升级与智能管控双管齐下。通过对冷冻水泵高效设备升级、对智能管控系统的全面推进和对冷却塔工作原理的不断优化、对先进的技术广泛的应用和对智能控制策略的逐步深化等一系列的改造推进,我们就能实现系统的整体能效更大程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