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型的商业建筑、酒店、医院等各类大型场所的核心却是那些能耗高达总的电费的40%~60%的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传统的设备老化、技术的不断落后以及高的负荷需求的不断增加之际,传统的系统也逐渐表现出能效的低下、运行的不稳定等一系列明显的问题,从而使得对其进行改造的提升能效和稳定性就成为必需的举措。尤其在24小时连续运行的高负荷场景下,如医院手术室、酒店高峰期或数据中心,系统需兼顾节能与可靠性,避免宕机风险。通过对大型中央空调的改造核心难点,深入剖析高负荷场景下的解决方案,为管理者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指导。
不少的老旧空调系统普遍都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定频主机在部分负荷时效率会发生骤降,导致能源浪费。例如医院手术室需恒温恒湿,但传统系统无法精准调节冷量,造成无效耗电。
解决方案:
核心设备升级:更换成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其无油摩擦技术可提升部分负荷能效,综合能效比(IPLV)达12.0甚至更高,相较传统机组节能40%~50%。
变频技术应用:通过对冷冻泵与冷却泵进行变频改造,根据回水与出水温差动态调节转速,避免水泵全速运行,实测可降低功耗30%~50%。
但在高负荷的运作中主机、水泵、末端的设备都因为控制的逻辑不相匹配而导致了不小的能量浪费。例如主机高效运转时,水泵却持续全速输送过量冷量。
解决方案:
智能控制系统升级:通过部署AIoT云端能效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联动主机、水泵、冷却塔与末端设备,实现全局优化。
热回收技术:采用回收主机冷凝废热,用于制取生活热水,满足酒店泳池、厨房等需求,节省70%以上热水加热成本。
由于老旧楼宇设计荷载未考虑中央空调重型设备,如果盲目加装可能引发结构安全隐患。同时,管道弯曲过多或保温层破损会加剧冷量流失。
解决方案:
结构加固与荷载评估:改造前需对楼板承重进行全面核查,必要时加固设备基础,确保冷却塔、主机等重型设备安全放置。
管道系统优化:修复或更换破损保温层,减少冷量传输损耗;缩短管道长度并优化布局,降低系统阻力,提升整体效率。
医院、工厂等场所的冷热负荷波动显著,传统系统难以实时调整。例如,PCB生产车间排风量大,温湿度需求随工序变化。
解决方案:
多联机系统适配:针对分区众多、运行独立的场景,采用多联机系统,灵活调节各区域温湿度,避免“一刀切”运行模式。
蓄冷技术应用:在峰谷电价差大的地区,配置冰蓄冷系统,利用夜间低价电制冰蓄冷,白天释放冷量,降低运行成本。
智能监测与预警:通过AI算法分析设备运行数据,提前识别潜在故障,如主机振动异常或冷却水流量不足,减少突发宕机风险。
全生命周期运维:提供7×24小时远程监控与线下即时响应服务,延长设备寿命,确保系统持续高效运行。
能源审计先行:改造前需对现有系统进行深度诊断,通过能耗曲线分析定位问题,制定个性化方案。例如,大型酒店可通过数据记录仪识别“能耗黑洞”,针对性更换低效设备。
模块化施工:分阶段实施改造,优先升级核心设备(如主机),再优化输配系统,最小化对运营的干扰。
对于大型中央空调节能改造在高负荷场景下面临设备老化、协同不足、结构限制等多重挑战,但可以通过设备升级、智能控制、结构优化及动态负荷响应等策略,可显著提升能效与稳定性。借助对中央空调节能改造不仅能将能耗降低30%~50%,通过预防性运维保障系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凭借对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把握,根据不同场所的特点精心地定制化的方案的实施才能真正的实现“节能、稳定、经济”的三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