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代的建筑中,中央空调系统则不可或缺,它的冷热源系统作为能量转换核心,其能耗的占比高达40%-60%。随着设备老化、技术迭代和能源价格上涨,传统中央空调冷热源系统的节能改造已成为建筑节能降耗的关键举措。本文会针对中央空调冷热源系统在能耗方面的问题展开系统性剖析,同时拿出一套全方位的节能改造方案,好给相关管理者在决策时提供参考依据。
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等核心设备长期运转过程中,不仅导致机械部件磨损,热交换表面逐渐被垢片覆盖,还会降低制冷、制热效率,使能耗明显增加。研究表明,冷却水温每降低1℃,主机能效可提升3%-5%。
由此可见,早期的许多自动控制系统都只能靠传统继电器的控制或简单的PLC的控制,自动化的程度都相对较低,既难以根据实际的负荷变化对其进行精确的调节,也就造成较大的能耗浪费。有些系统甚至得靠人工反复操作才行,这无形中就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建筑使用功能变化导致原有系统容量、分区或管路设计不再适用,出现局部过冷过热、水力失调等问题。传统定流量系统水泵能耗占空调总能耗的20%-30%。
老旧系统未能集成变频驱动、高效换热、热回收、智能群控等先进技术,运行模式相对粗放,存在较大节能潜力。
磁悬浮空调技术:采用磁悬浮离心压缩机和无油润滑设计,较传统机组节能50%。其转速可达48,000 rpm,实现0.1Hz精准调节,能耗可进一步降低30%。
高效换热器升级:将水冷冷凝器改造成蒸发式冷凝器,提高冷却效果,降低能耗。
变频技术应用:对水泵、风机等设备加装变频器,根据负荷动态调节转速,避免过量输送造成的能源浪费。
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实现系统智能管理、能耗管控和节能优化运行,与室内环境系统、气象预报系统联动控制。
AI算法优化:通过负荷预测和模型预测控制(MPC)技术,使系统能效提升12%-18%。某数据中心项目通过优化冷机启停顺序,年节电量达86万kWh。
变流量调节:采用变流量技术可节能15%-25%,需配合变流量调节。
负荷动态匹配:通过实时感知温度、压力,准确计算当前实际所需冷量,调节水泵和风机转速。
余热回收利用:安装转轮式全热回收装置或热管式能量回收装置,回收排气中的冷热量。
冰蓄冷/水蓄冷系统:将高峰负荷转移至谷电时段,降低机组装机容量。
能耗监测:安装智能电表连续监测各设备分项、分时能耗,绘制负载率-能效曲线。
冷热量计量:在供回水总管安装冷热量表,对比主机铭牌COP与实际运行COP。
关键温差验证:测量冷冻水、冷却水的供回水温差,过小温差往往是效率降低的信号。
对中央空调冷热源系统开展节能改造可不是件简单事,它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得从设备更新换代、控制手段优化以及运行策略调整等多个层面,全方位地采取措施才行。通过引入磁悬浮技术、变频驱动、智能群控等先进技术,结合精准负荷匹配和余热回收,可显著提升系统能效。实际案例表明,合理的节能改造可实现20%以上的节能率,投资回收期通常为2-5年。根据建筑的具体特点和实际的工作需求,我们就应该对其采取相应的改造方案,将能耗的监测机制长期地建立起来,从而不断地对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