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同时,新风系统已逐渐成为保障室内空气的重要设施,但其相对较高的能耗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从国家的相关标准来看,室内场所的新风量都应达到每人不少于30m³/h的基本的通风需求才能基本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正常的通风需求。然而,新风系统的耗电量与新风机所提供的新风量密切相关,如何在保证空气质量的同时实现节能,成为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新风量与节能的平衡之道,为管理者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新风系统的排风中所蕴含的能量充分回收和充分利用,就可对新进空气的温度作出较好的调节,从而达到节能目的,为新风系统节能提供了关键技术手段。现代新风系统采用全热交换器,可以回收排出室内空气70%-80%的冷量(或热量)来预处理新风。例如,当室外温度为35℃时,通过热交换器可先将新风降至28℃再进入空调内机处理,大大减轻压缩机的工作压力。据测算,配备热交换模块的高效新风系统可将整体能耗降低30%-50%。
凭借对室内外的环境变化的精准把握,智能控制系统就能将新风的量调的十分合理,从而实现了对能耗的最大程度的节能。通过AI节能关键技术,通过实时监测用户使用习惯和环境数据,智能预测并优化运行模式,相比传统空调能耗降低40%。新风系统还可与空调、地暖等设备联动,在冷暖气启动时自动调整工作模式,避免能源浪费。
优质的长效滤网不仅能有效去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还能减少频繁更换滤网的成本。定期对滤网的灰尘、杂质的清理不仅能保证空气的畅通,还能有效地减少风机的负荷从而节省电力消耗。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就仔细检查并清洁滤网,尤其是在灰尘较多的季节。
而新风系统的安装质量就直接决定了其能效表现出来的优劣。将主机的安装位置尽量安排在吊顶上,并尽可能地将其放置在风道的近端,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对外部环境的阻力。管道安装要求横平竖直,水平度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管材内壁需保持清洁无杂物。进风口应位于窗台下方等易于操作的位置,排风口则宜安装在坐便器上方或门框上方。
不同季节应选择不同的运行模式以实现最佳节能效果:
春秋季节:选择旁通模式,让室外空气不经过热交换元件,直接通过滤网净化后引入室内
夏季:使用热交换模式,室外空气先达到与室内相近的温度再进入,避免影响空调效果
冬季:同样使用热交换模式,回收室内热量预热新风,减少暖气负荷
恶劣天气:切换至内循环模式,保护滤网寿命
随着新风系统的逐渐老化,其能效也将随之逐渐下降,因此对其的定期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常常要将机器的滤网给清理一遍,才能让室内的空气才更新鲜的流通起来。同时,检查管道密封性,防止漏风导致能量损失。主机接线盒下方应预留检修口,便于日后的维护和检修工作。
唯有从技术选配、设备合理的安装和对设备科学的运营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才能找到新风量最大化和能耗最小化的最佳平衡点。以热交换技术、智能控制系统为核心的节能模式,不仅能进一步提升能效的利用率,而且通过科学的安装、合理的调节,更能提高系统长期的高效运行水平。管理者应根据建筑特点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新风设备节能方案,通过节能新风安装和科学的新风设备调整,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同时实现显著节能。随着技术的进步,新风系统正朝着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为建筑节能提供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