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系统阐述了中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政策体系和实施路径。这份白皮书是中国在"双碳"领域的重要政策文件,展现了五年来中国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并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白皮书除前言、结束语外分为六个主体部分:
坚定不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阐述中国推进"双碳"目标的战略意义、系统推进方式和政策体系构建。白皮书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高度作出的战略选择。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详细介绍了中国在非化石能源发展、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和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方面的成就。截至2025年8月底,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6.9亿千瓦,达到2020年的3倍以上。
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深入推进:涵盖产业低碳化、清洁交通体系、城乡建设绿色化和生活方式低碳化等方面。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52.2%,装配式建筑占比超30%,绿色建筑占比97.9%。
重点降碳路径全面落地见效:包括节能降碳增效、循环经济助力降碳和自然生态固碳增汇三大路径。"十四五"前四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1.6%。
支撑保障体系不断夯实:构建了全球最系统完备的"1+N"碳减排政策体系,绿色贷款余额达36.6万亿元,绿色债券发行量6814.32亿元。
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强大动力:中国已与43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5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坚持先立后破,把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放在突出位置,实现了全球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新能源发展。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16.0%增至2024年的19.8%,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84.0%降至2024年的80.2%,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53.2%。
伴随对低碳的不断深入的认识和对清洁低碳的越来越强的需求,中国的低碳化转型、清洁低碳的交通运输体系的加快完善、绿色低碳的城乡建设等都在逐步的向前推进。中国还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使其成为社会新风尚。
中国深入实施三大降碳路径:
节能降碳增效行动:从源头减少碳排放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再生资源年利用量超4亿吨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近20年中国为全球贡献了约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
中国深度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坚定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和原则。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深化绿色合作,与34个国家建立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中国持续为全球提供优质高效的能源低碳装备产品,向全球提供了70%的风电设备、80%的光伏组件设备,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十四五"期间出口的风电和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白皮书强调,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携手应对全球气候挑战。未来中国将:
持续完善"1+N"政策体系,强化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
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科技创新和市场化机制建设
深化全球气候治理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国际气候治理体系
《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不仅总结了中国在"双碳"领域的实践经验和显著成效,也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面向未来征程,中国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为有力的举措,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动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