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公共建筑能耗占建筑总能耗35%的现状,使得节能改造从可选动作变为必选项。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不仅对既有的建筑都要求实现单位面积的能耗下降20%-30%,甚至对大型的公共建筑就要求其能耗比居民建筑的10倍以上才能算是真正的节能建筑。本文从政策、技术、经济三重维度,解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触发条件,并聚焦万林科技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以其在节能服务的行业领先地位,万林科技就不同层面的改造场景都提供了相应的模块化的方案,全面地为客户的节能需求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当建筑单位面积能耗超过《公共建筑能耗标准》限定值(如商场日均耗电超80kW·h/m²),需优先实施:
围护结构优化:采用外墙外保温系统(如聚苯板+空气层结构),降低70%-80%的热损失;
设备能效升级:替换老旧空调机组,结合楼宇自控系统实现冷热源智能调控。
运行超15年的机电设备(如离心式冷水机组COP值低于4.5),建议:
数字化监测:部署能耗监测平台,实时分析空调、照明等系统效率;
场景化节能:通过AI光感调节LED屏亮度,减少30%照明能耗。
3. 政策驱动的合规性改造
响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要求,重点改造:
政府办公楼:加装智慧用电系统,监测漏电、过载等风险;
医院学校: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降低用户资金压力。
万林科技案例显示,改造后建筑综合节能率可达30%-50%,投资回收期缩短至3年。例如某政务中心通过冷水机组智能调控,年减碳1200吨。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触发条件可归纳为:
政策红线:能耗超标或设备不符合现行标准;
经济阈值:改造投资回报周期≤5年;
技术窗口:老旧设备效率下降20%以上。
基于对万林科技的一体化平台的能耗精准监测再加上其自主AI优化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为管理者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的支持从而为管理者提供了数据驱动的可靠的改造决策的依据,最终为企业的环境效益与运营的成本都能取得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