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的价格持续上涨、碳减排的政策也在不断的加码下背景下,企业的建筑运营成本的控制就成为了企业的管理的核心议题。据住建部统计,我国既有建筑中60%以上未达到节能标准,而传统能源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降本需求。建筑节能改造与能源费用托管的协同应用,正在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创新路径。依托于对其的技术实施、商业模式构建、对相应风险与有效管理等三个方面的系统的对其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更深入的揭开其降本的内在的机理。
基于对高效的磁悬浮离心机组、变频水泵等设备的替换与一系列的改造,某数据中心的PUE值从原有的1.8降至了1.3,年可节省电费超500万元。通过智能的控制系统的介入,既能实现对设备的各个运行参数的自动调节,又能避免了大量的能源的浪费。
外墙保温:采用石墨聚苯板等新材料,传热系数降低40%
遮阳系统:动态遮阳百叶结合光感调节,降低空调负荷25%
气密性改造:减少冷热空气渗透,提升能源利用率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与地源热泵的组合应用,深圳某园区实现能源自给率35%,同时获得政府补贴120万元。
节能服务公司(ESCO)承担全部改造投资,用户以节省的能源费用按比例分成。某医院项目采用20%收益分成模式,年节省能源支出280万元。
从能源审计到智能运维提供一站式服务,某商业综合体通过托管实现:
能耗监测系统实时预警
设备预防性维护降低故障率
碳资产开发创造额外收益
托管合同通常包含技术升级条款,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行业先进水平。某写字楼托管期内完成3次系统升级,累计节能率提升至42%。
建筑节能改造与能源费用托管形成技术+金融+服务的三维降本体系:
短期策略:优先实施照明系统改造和智能控制,投资回收期短于2年
中期规划:采用托管模式推进中央空调系统改造,规避技术风险
长期布局:结合碳交易市场开发综合能源项目
建议企业搭建能源管理数字化平台,借助该平台开展动态监测工作,对能源使用状况进行实时追踪。通过持续分析与调整,不断优化节能成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随电力市场的逐步深化,这两种模式的协同效应也将更加的显著地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