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建筑中,中央空调既是“温度调节中枢”,也是“能耗大户”——据统计,商业建筑中中央空调能耗占比可达40%以上甚至更高。如何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保持室内舒适度?万林科技给出的答案是:以“智能联控+数据驱动”为核心的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通过从控制逻辑到运维模式的全链路优化,实现“节能不降质”的目标。
传统中央空调节能常陷入“要么省电但温度波动大,要么温度稳定但能耗高”的两难。冷源精细化管理控制技术,通过“多理论结合控制”破解了这一难题。
系统将室外环境温湿度、室内冷量需求、主机能效比曲线三种核心参数融合分析:当室外温度较低时,自动调高冷冻水温度,利用自然冷源减少主机负荷;当室内人员密度增加导致冷量需求上升时,动态调整末端风机盘管运行频率,避免“大马拉小车”式的能源浪费。这种“按需分配”的智能逻辑,让设备始终在“舒适区间”内运行——实测数据显示,采用该技术的系统能耗可降低25%-35%,同时室内温差波动控制在±0.5℃以内,舒适度提升显著。
万林科技的节能方案不止于“控制逻辑”,更通过集成优化管理控制系统平台构建了“感知-分析-执行”的全链路闭环。
采用对冷源设备如冷水机组、冷却水泵等以及末端的风机盘管、新风机等的实时的数据的采集(如温度、湿度、能耗等等)手段,并通过对其所采集的数据的AI的深度的挖掘,平台为我们构建了物联网的“大脑”,从而对其所能的全面的、实时的监控管理,实现了对冷链的全方位的可控。通过对历史的负荷数据与天气的预报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就能对次日的冷量的需求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从而对主机的启停时间和运行模式都能作出相应的自动的调节,从而既能避免了“过度的制冷”又能避免了“临时的抱佛脚式”的高能耗的运行。
用户通过手机APP或PC端平台,可随时查看实时能耗曲线、设备状态(如哪台机组在低效运行)、历史数据对比,甚至远程调整末端风阀开度。某商场实测案例显示,运维人员通过手机端发现一台冷却水泵异常高耗电后,10分钟内完成故障排查并切换备用泵,避免了数小时的无效能耗浪费。这种“随时掌控”的便捷性,让节能管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
而万林科技的这套节能方案,不仅仅停留在了“技术的堆砌”上,更通过对数据的深入的挖掘和对新型的管理模式的创新,将原本的节能的抽象的概念转化为了可量化的、可追踪的、可优化的具体的指标。
系统会生成详细的“节能评估报告”,包含各设备能耗占比、不同时间段的负荷曲线、预测性维护提醒(如“某风机轴承振动值异常,建议3天内检修”)等。某医院应用该方案后,通过分析发现夜间低负荷时段部分机组仍处于满功率运行状态,调整运行策略后,月均能耗降低18%,同时设备故障率下降40%。这种“数据说话”的方式,让节能不再是“模糊概念”,而是转化为可量化、成功经验。
对于追求舒适与效率平衡的用户而言,万林科技的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以多理论融合的控制策略解决“如何省”的问题,以全链路智能调控解决“如何管”的问题,以数据化运维解决“如何优”的问题。从冷源到末端,从设备到用户,每一个环节都被赋予“智能大脑”,最终实现“能耗降、舒适升、成本省”的三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