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不懂万林的节能之道,还常常被问到“中央空调的传感器都装在哪儿呢?这样一测就能更准确的得出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了吗?”其实,中央空调的传感器的位置就直接决定了对环境的判断的准确性——把它装的对了,空调就能更为的精准的调节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但如果把它的装的不对,那就可能白白的浪费了不少的电费,还可能对人体的舒适度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呢。通过对一系列的实践性案例的剖析和总结,我们就从实际的使用场景出发,聊一聊如何从传感器的合理布局上更好的实现了节能的更高效的应用。
一、室内关键区域
1.人员活动区
通过将传感器的布局置于人员的活动热点区域,如家中常客的客厅、办公室的中央等地,对实际的温湿度的监测都能更准确的反映出来。而如今的智能空调就能通过将传感器的布置“做到位”,比如把传感器装在了最容易被人潮挤占的会议室里,就能及时地把真实的温度反馈给空调,让空调对室内的温度的调节更为合理地做到既能达到冷却的目的,又能最大限度地节能;而将传感器的布置“做错了”,如把传感器都装在了角落或远离人群的地方,可能就把真实的室内温度给测不到,从而导致空调无法实时响应。
2.特殊功能区
通过将传感器的布局精心地安排在这些功能的核心地带,自然就能更好地把握各个方面的需求了。将针对建筑的各个关键功能区都单独布置的高精度的传感器,使其能够根据建筑的不同用途,对其内部的各个环境的变化都能得到最为详细的监测。
3.避免直吹或遮挡
传感器如果装在空调出风口正下方,会被冷风直接吹到,测出的温度偏低;如果被窗帘、物品挡住,可能测不到真实环境温度。万林科技的安装团队会选择无遮挡、远离出风口的位置,确保传感器“看到”的是整个空间的平均状态。
二、设备附近
1.主机周边
通过在空调的主机上安装一台可靠的温湿度的传感器,对其运行的环境的温度、湿度等的监测就可以了。如同主机的散热都需要足够的空气流动一样,如果周围的环境温度都高了也会对我们的制冷效率都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湿度的过高则更可能导致我们的设备内部都结了露水。通过对主机的工作环境实时的感知和反馈,系统便能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从而使其更好地按照既定的策略运行。
2.管道关键节点
在空调管道的进出水口、弯头处等关键节点安装传感器,能监测冷热水的温度变化。比如管道进水口温度低、出水口温度高,说明换热效果好;如果温差小,可能管道保温差或水流速度有问题。万林科技通过这些节点的数据,能快速定位系统问题。
3.新风系统入口
新风系统负责引入室外空气、排出室内污浊空气,传感器装在新风入口处,能监测室外温湿度,帮助系统调整新风与回风的混合比例。比如室外湿度高时,减少新风量避免室内潮湿;室外温度低时,增加新风量利用自然冷却。万林科技会将新风入口的传感器数据与室内传感器联动,实现更智能的空气管理。
三、室外环境
1.建筑向阳面
建筑向阳面(如南面、西面)受太阳辐射强,温度会比阴面高。传感器装在这里,能监测室外热负荷的变化,帮助空调系统提前调整制冷量。比如晴天下午,向阳面温度升高,传感器反馈后,系统会增大主机负荷,避免室内温度上升过快。
2.通风口附近
如果建筑有自然通风口,传感器装在通风口附近,能监测室外风速、风向和温湿度,帮助系统判断是否需要关闭空调、利用自然通风。比如春秋季室外温度适宜时,传感器反馈后,系统会自动关闭空调,打开通风口,既舒适又省电。
3.屋顶或地面
通过在屋顶或地面对室外的环境都安装了相应的室外温湿度的传感器,对建筑所处的所在区域的整体的气候趋势都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如遇连续的阴天天气,室内的湿度也就随之而升高,由于传感器的不断的反馈,系统就能根据实际的环境的变化灵活地调整好自己的除湿的策略;而大风天气时,由于室外的温度会经常起伏大,也就需要系统提前地对室内的温度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更好地为我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借助这些先进的数据分析能力,万林科技就能更深刻地预测和应对气候的各类变化,从而让空调的使用更趋于“前瞻性”。
但事实上,传感器的定位并没有一种绝对的标准,唯有将其“贴近”所需的工作环境的真实面貌,又能与系统的控制逻辑相匹配才行。通过对中央空调系统的深入的实际应用与场景的挖掘,将其精准的数据的采集与智能的联动控制都融入其中,使得中央空调系统真正的"懂"了建筑的每一道细节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