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的能耗中占了相当的比例,尤以其能耗高、效率低、环境污染大等问题,已引起了广大建筑业者、环保专家的高度重视,现已形成了以“节能”为主旨的开发方向。然而,很多经过精心设计的建筑在正式交付使用后,却常常未能如期地实现其理想的运行效果。万林科技不仅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央空调系统在长期的运行中所面临的诸多的挑战,也深刻地看到了这一领域的优化的节能改造的迫切的需求。
一、建设阶段的潜在隐患
从一幢建筑的规划初起就要与甲方的需求、设计院的方案、总包的施工、分包的专业、集成商的配合及施工单位的落地等多方的协调和推动才能够顺利的将其从纸上到实地上。但即使将设计的图纸按照规范和最优的绿色能耗的标准予以设计,也难以完全兼顾到各个实际的使用场景的多种多样的需求。依托于对总包和分包的对控制成本的不懈追求,往往将满足设计的要求作为首要的选择,而对所选的设备的性能可能就未必最优,最终也就可能为后续的运行埋下了隐患。然而,由于多数的安装施工单位都还停留在“按图施工”的传统思想中,对图纸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之处缺乏主动的优化的动力,强电、弱电、消防等系统的交叉的施工也使得其难以从用户的使用角度对其作出全面地考量和优化。但不论如何将设备的电气化控制都交给了集成商作为其工程的组成部分,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要落在项目的交付上,而对其长期的使用效果却始终如一的将其置之不理,从而导致了许多楼宇的自控系统建成后,其实际的使用效果都大打折扣,甚至更可悲的部分建筑就未能配套上楼宇的智控系统。
二、交付后的运营困境
建筑交付后,运营管理成为核心环节,但这一阶段往往面临诸多难题。运营管理人员流动性大、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系统使用效果。若建筑未配备楼宇自控系统,设备管理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工程物业人员难以系统思考如何降低能效。此外,楼宇智控系统多由物业公司或工程部运维,质保期后,集成商的维保服务往往难以持续,而许多项目的运营成本未将智控系统运维纳入考量,导致系统维护滞后,功能逐渐弱化。
三、长期运行中的具体缺陷
中央空调运行一段时间后,各类问题会逐渐显现。
①冷冻水力失衡(包括管路阀门缺失、损坏、失控) ②BA系统瘫痪(包括丧失自调节功能) ③新风摄入无度(包括缺乏新风摄入控制的设备和系统) ④冷热源和末端未联动(缺乏末端数据集中,冷源机房操控仅能凭个人经验) ⑤冷却效果欠佳 ⑥缺乏管理数据(传统人工操作和抄表,无法实现有依有据的管理) ⑦生活热水的供给不平衡。
只有从中央空调的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上都下功夫将其优化,才能真正的将其从简单的设备的更换向节能的改造转变。依托于对建筑的深入挖掘及针对性地为其量身定制的专业的节能改造方案的不断推出,万林科技为建筑的绿色、高效、可持续的运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服务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