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的节能改造中,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对其所依托的实际的场所的现场的全面地摸底和对所采用的设备的充分的了解,甚至在某些时候甚至还把一些不太合理的设备也“改造”了进去,从而使得所谓的“改造”反而白白的浪费了不少的财力物力。因此,我们在建筑的节能改造中,必须将其同实际的场所的现场的结合起来,同所采用的设备的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出节能的作用。如客户常所关心的“单位的建筑到底适不适合改造呢?”实际上,只要我们能对其所处的位置、地形、地质等做出比较准确的把握就能更好的为其找到改造的解决方案。万林科技多年的实践积累的经验和对大量的典型场景的总结,帮助了您理清了节能增效的改造的思路和方向。
一、应用场景:哪些建筑类型更需关注?
(1)大型购物中心:这类建筑人流量大、区域功能复杂,空调需全年运行,且不同区域温度需求差异明显,传统系统易出现“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热”的问题,改造后能平衡舒适与能耗。
(2)酒店:客房、大堂、会议室等区域对温度要求高,且24小时运行,空调用电占酒店总能耗的60%以上。改造不仅能降电费,还能提升客人入住体验。
(3)写字楼:办公区域人员密集,设备发热量大,空调需频繁调节。老旧系统常因控制粗放导致能耗浪费,改造后能实现“按需供冷”,降低运营成本。
(4)大型政府公共建筑: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这类建筑使用时间固定,但空调系统设计时可能未充分考虑实际使用规律,改造能优化运行策略,减少无效能耗。
(5)医院:病房、手术室、门诊等区域对温度、湿度要求严格,空调需全年稳定运行。老旧系统易因设备老化或控制落后导致能耗偏高,改造既能节能,又能保障医疗环境稳定。
二、中央空调设备:哪些配置是改造的基础?
(1)有冷热源机房:这是空调系统的核心,包含制冷主机、锅炉等设备。若机房设备老化或控制落后,改造能通过优化主机运行策略、调整水泵频率等方式提升效率。
(2)有冷却水泵塔:冷却塔和泵是空调系统的散热通道,若管道堵塞、泵频率过高或塔散热效果差,会导致主机能耗增加。改造能清理管道、调整泵运行参数,让散热更高效。
(3)有集中制供冷机组或空气源:无论是传统冷水机组还是空气源热泵,只要设备使用超过5年,都可能因效率下降导致能耗增加。改造能通过设备升级或控制优化,让机组运行更聪明。
(4)有生活热水供应:部分建筑的生活热水由空调系统余热回收提供,若回收效率低,既浪费能源又增加电费。改造能优化余热回收装置,让废热变有用热。
三、用电输入端
改造的前提是空调系统的用电来源为常规市电。若用电来自光伏发电或其他新能源,需单独评估:一方面,光伏发电的稳定性可能影响空调运行;另一方面,改造需考虑与新能源系统的兼容性。因此,市电场景的改造方案更成熟,效果更易预测。
四、中央空调用电量
前两年空调系统的年用电量若连续超过60万度,说明其能耗规模较大,改造后的节能空间也更明显。以中等规模建筑为例,60万度电对应电费约40万元,改造后若能降低15%-30%,一年可节省6万-12万元,投入与回报比更合理。
五、特殊情况:分体空调和光伏发电如何处理?
根据建筑的空调主要以分体空调为主或空调的电能主要来自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对其是否适合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改造,均需现场对其作出具体的初步的评估和确定。但由于分体空调的分散的控制方式,使得其改造的难度较大,而且光伏发电的能量与空调的能耗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匹配度的评估,才能保证改造后的系统能够稳定的正常的运行。
根据建筑的具体类型、设备的配置以及用电的具体情况等都应综合地予以考虑才能更好的推动节能增效的改造工作。以客户的真正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对建筑的专业的诊断和精准的定制方案,我们都能帮助更多的建筑实现了既能降低能耗又能更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的理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