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印发了《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节能降碳行动》),旨在推动全社会节能降碳工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以下是对该方案的重点解读:
一、政策背景与总体目标
1. 政策背景
节能降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节能降碳行动》提出,要采取务实管用的措施,完成“十四五”期间节能降碳的约束性指标,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2. 总体目标
- 2024年目标: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2.5%左右。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3.9%左右。
-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 3.5%左右。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 18.9%左右。
- 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 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 1.3亿吨。
- 2025年目标: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 20%左右。
- 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 39%左右。
- 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超过 4000万千瓦,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 6200万千瓦
二、重点领域与行业举措
《节能降碳行动》明确了重点领域和行业的节能降碳任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工业领域
- 降低工业能耗:推动重点行业(如钢铁、化工、建材等)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提高非化石能源在工业用能中的占比。
2. 建筑领域
- 推广绿色建筑: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
- 既有建筑改造: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高建筑能效。
- 优化用能结构:提升建筑用能中电力消费占比,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3. 交通运输领域
- 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优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 提升交通能效:推动运输行业降低能耗,推广智能化交通管理。
三、政策措施与实施保障
1. 政策措施
- 完善法规与标准:修订相关节能降碳法规,制定行业节能标准。
- 财政支持:加大节能降碳技术研发和推广的资金投入。
- 市场机制:推广碳排放权交易、绿色金融等市场化手段。
2. 实施保障
- 目标责任制:建立节能降碳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责任。
- 监督考核:加强节能降碳工作的监督考核,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 技术支撑:推动节能降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人才培养。
四、政策意义与影响
1. 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
《节能降碳行动》通过明确目标、分领域实施,为“十四五”期间节能降碳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步。
2.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
- 绿色转型: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 资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 社会效益:改善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五、总结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明确的量化目标和分领域、分行业的具体措施,为全社会节能降碳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通过政策支持、技术保障和监督考核,该方案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如需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可参考国务院发布的相关文件。